首页
搜索 搜索

天天时讯:协警出身调解员善解“冤家”,追回千万货款不取分文,已帮助超8000人

浙江抽屉     2023-05-27 02:06:08

22年前,当叶时钦刚成为温州龙湾区的一名协警后,还没想到日后处理当地居民的纠纷和口角会成为他的日常工作。


(资料图)

当时社会对调解工作的理解还停留在“老娘舅”、“和事佬”的层面。一些村民发生矛盾时,往往由村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辈出面“拍板”,很多村民其实是“口服心不服”。

“清官难断家务事”、“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”、“你为什么要去蹚浑水?”……叶时钦的家人也对他的职业选择表示极力反对。在他们看来,这个工作吃力不讨好,做不好可能得罪人,甚至还有人身风险。

但叶时钦仍选择接下这个调解员的工作,原因很简单——每次调解双方握手言和签下调解书时,他都感到由衷的开心。

2011年,温州市公安局与司法局联合创建了派出所“警调衔接”调解工作室,叶时钦凭借其处理矛盾纠纷的丰富经验,成为了当时所里唯一一位调解员。

叶时钦调解工作室的墙上挂满了锦旗,其中一面写着"正义公平调解精英"的锦旗特别引人注意,这是一位来自湖北的父亲赠送的。这事儿还要追溯到事关他儿子的一起意外。当时他的儿子在附近一家砂锅店点单,不慎掉入地下室昏迷了,关于此事的赔付问题成了难事。这位父亲万里迢迢从湖北赶过来,情绪十分激动,走投无路之际他寻求叶时钦的帮助。幸运的是,叶时钦的团队中有一位拥有湖北工作经历的调解员,他用熟悉的乡音和亲切的乡情走入了这位父亲的内心。最终,叶时钦的团队为这位父亲提供了专业律师的建议,帮助他获得了应得的赔偿金。

成为人们信任的调解员后,叶时钦的工作似乎没有了周末和节假日,他的私人电话号码几乎已经成为公开的“金牌调解热线”。而他始终坚持走街串巷,努力找到问题的本质,用耐心和专业知识解决纠纷。在长期调解的实践中,他还探索出了多元调解模式,比如"点单式"调解服务、利用互联网进行“云调解”等。

叶时钦总结了自己做调解工作的几个字:“实干+巧干+学习,再乘以一个坚持”。

2023年初,叶时钦接到了一个涉及大约9000万货款的买卖合同案件,涉案人仍有4000多万未付清。考虑到这是一起由民事合同引发的纠纷,公安部门选择通过调解方式解决。经过多次协调,终于达成了现付的1500万货款的框架协议。据叶时钦的回忆,这个过程十分不易,仅电话就沟通了100多次,微信聊天500多次,协议也修改了21次。

为了推进双方见面签署协议,叶时钦团队前前后后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。在签署的最后时刻,双方还因为一个字僵持了一个多小时,连平时非常耐心的同事们都快受不了。但叶时钦最终凭借细心、耐心、热心的态度,成功解决了这个大额货款的纠纷。

多年的付出终有回报,2023年,叶时钦被授予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。对于这个荣誉,他有些意外,但又感到深深的荣幸。至今,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化解了4200多起案件,涉及8700多人,收到群众感谢锦旗60余面,涉及金额高达1.1亿。

“调解工作,它原本是一项非常普通、非常平凡的工作。”叶时钦淡淡地说。在他看来,无论做什么工作,都应该实实在在、踏踏实实,而且还要把工作做得精致。

叶时钦忍不住感慨,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对他来说意义重大,因为这个荣誉是对调解员这个“特别”职业的认可。包括他和他的团队在内,温州有1500多位调解员,他们每天都在前线奋战,解决各类矛盾纠纷。

“接下来,我们要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。”他坚定地说道。他和他的同事们,这么多年来都是凭着一腔热情坚持到现在。与此同时,他也知道这份事业的延续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加入。

“要想留住他们并不容易。”叶时钦微微皱眉,"我们的工作经常在节假日进行,不能保证稳定的工作时间,而且需要一颗做公益的心才能坚持下去。这一点就更不容易了。"

面向未来,叶时钦相信,通过各方的努力调解员的队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,为和谐温州贡献一份力量。

X 关闭

起点医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 ©  2022 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  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